本科毕业论文指导,隔空不隔爱,学习如昔——《化学》线上教学典型案例

【来源:本科毕业论文指导,隔空不隔爱,学习如昔——《化学》线上教学典型案例 | 发布日期:2022-04-16 】


化学专业教研室教师,为配合学习工作安排,作为论文指导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力量,努力形成家校联动,凝聚家校育人合力,确保高质量完成指导毕业论文工作。

一、文献研读,师生互动

为了使员工尽快熟悉毕业论文内容,组织员工进行线上文献研读、讲解和互动交流活动。文献研读包含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,以员工为主体,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。培养员工的科研兴趣,为员工返校尽快融入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员工和老师共同翻译文献,讲解文献。同时讲解开题报告、文献综合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注意事项。

二、数据处理训练、指导

针对员工对实验室常用数据处理软件和程序不够熟悉,采用线上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结合毕业论文实验内容,布置作业,确保员工学习效果。

三、本研交流,提升科研意识

组织本科毕业论文员工和研究生共同进行课题讨论,在解决研究生困惑的同时,促进本科生尽快地学习和融入课题组中,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,熟悉课题,提升学习兴趣,缩短对课题的认识时间。

四、校际合作交流,开阔员工视野

作为指导教师,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校际合作交流,开阔员工视野,促进相互交流合作,提升员工的科研水平。校际合作与辽宁大学药学院声催化降解科研方向师生共同进行,相关研究方向教师7人,其中教授2人,副教授3人,副研究员1人,讲师1人。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40余人。交流对声催化降解作用机制、声催化剂研究进展以及查阅文献重点关注方向等内容展开,校际交流目前已经开展三期。近年来,两个课题组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(中国科学院1区,IF= 13.273)、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(中国科学院1区,IF = 7.491)、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(中国科学院2区,IF = 7.312)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。交流会深受员工的欢迎和好评,既相互学习,开阔了视野,也促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自主学习动力和氛围。开展线上校际合作研究交流会的模式,对于有效提升员工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在以上的学习和交流实践中,得到了老师和员工们的一致认可。通过文献研读、学习处理数据、听取研究生报告和校际交流的学习,员工们对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入,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,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体会,对毕业论文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,期待疫情散去,回到校园。